忽略这1点,再强大的人都会垮!
更新时间: 点击:2235 所属栏目:行业资讯 Update Time: Hits:2235 Belong Column:
如果你问我,我最值得一提的企业家是谁?
我会告诉你,不是马云,而是李开复,为什么呢?因为马云是事业成功的典范,而李开复不仅仅是事业上的典范,并且还是少见的能从死神手里逃回来的人,他跟病魔顽强抗争的那种毅力,真的很令我钦佩!
记得以前,马云曾说过:“总有人问我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说实话,我从没平衡过,可以这么讲,创立阿里巴巴后的前15年,我的生活就是工作,我的工作还是工作;当然了,现在我已卸任阿里CEO,我的工作就是生活,我的生活还是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
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一定会在某一段比较长的时间里只为工作而生、眼里只有工作。
不同的是,有的人运气好,能够躲过死神的突然袭击,懂得从一开始就重视身心健康;而大多数的成功人士或企业家甚至是平凡人都像李开复一样,在死神 “温水煮青蛙” 的迷惑之中以为自己活得很安全,直到最后才发现几乎已经丧失了所有生还的机会,无力回天之际才幡然醒悟——自己不该只为追求财富而活、不能为了工作不顾身体健康。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那些看起来很了不起的人,其实,并没比我们明智许多。他们也需要经历重大的挫折之后才能搞懂自己、才会发现活着的真正目的或意义是什么。而在此之前,他们对生活和生命的认知往往跟大众无异。
李开复就是最好的例子。
1961年12月3日,出生于宝岛台湾新北的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这位母亲为家庭几乎牺牲了一切,正因如此,才导致儿子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一颗 “报恩” 的种子,他觉得自己不该辜负母亲。所以,无论如何都应该在学习上努力做到最好甚至努力到“驾崩”,至少在以前,他就是这么认为的,他觉得这才是报答家人最好的方式。
再加上他天生爱读书,放学后总会自觉地学习,基本上不需要家人过多的监管;所以,从小就是班里的优秀学生,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
母亲看他是一个好胚子,就想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于是,在开复10岁的时候,他就被送到了美国开始自己的留学生涯。
在国外,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努力。1979年,凭借优异的成绩一举考进了哥伦比亚大学主攻国际关系,当时他被安排坐在班里最后一排的左边,而最后一排的右边坐着一个黑人,他叫奥巴马——对,就是美国前总统。
当然,一个人在外生活是不容易的,但开复从没跟家人多说什么,全心全意地学习,为自己的将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28岁的李开复就被全美计算机科学排名第一的卡內基·梅隆大学破格授予教职。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为它意味着毕业后的你不需要苦苦地到处去寻找工作了......后来,开复在苹果、微软、谷歌这三个引领世界科技的大公司也担任过要职,没错,他在工作上也完全copy了自己以前的优良习惯——就是玩命地拼啊拼!
在海外工作之余,李开复先后发表了7封《给中国学生的信》,谈到“新世纪的人才观”、“如何从优秀到卓越”、“选择的智能”等等,同时提供其他力所能及的帮助,慢慢地建立起了他在中国学子心目中的地位,没多久就成为中国红极一时的“青年导师”、“创业教父”。
直到2009年9月,李开复从谷歌离职后,回国创办创新工场,并任董事长兼CEO,自此华丽转身,成为真正的创业者。当时联想控股、红杉、IDG、联发科、新东方等等陆续成为创新工场的合伙人,柳传志、俞敏洪更是鼎力相助,担任创业导师......
而创新工场在李开复的带领之下,发展快速,规模也越做越大了,他本以为命运女神会一直停留在自己身边,为他的成功作“担保”,但没想到死神抢先一步,将他打个措手不及——2013年9月,李开复被告知罹患了淋巴癌,为了专心治疗,他不得不淡出大众的视线。
身患重病的李开复一开始是很绝望的,毕竟,自己得的不是一般的病,而是癌症,癌症是一个什么概念?那就是:它的出现会直接令你想到死神。
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场毁灭式的身心折磨。不管你是什么身份、有什么地位、有多少钱......在死神面前,都是一样的没用,也是一样的没得商量。
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低迷和痛苦之后,李开复还是想通了:他觉得无论如何都不能轻易放弃自己,哪怕康复的机率并不大,但只要有一线生机,都要拼命一试。
于是,只要有一刻清醒的时间,他都挣扎着去了解淋巴癌相关的信息或资料。带着强烈的求生欲,不断地做着各种力所能及的尝试,包括改变饮食结构和习惯、跟医生多交流、休息时摒弃各种杂念、不再熬夜......
后来,他了解到原来自己的淋巴癌虽然被判定为第四期(晚期),但这种癌细胞繁殖的速度相对要慢很多,有康复的可能,这简直是意外的惊喜。
只是化疗的半年时间,真的很痛苦。那种痛从肌肤直达心灵,令其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煎熬和后悔。
此时的开复才渐渐地开始醒悟,他发现自己以前犯了很大的错误——为事业而牺牲生活和健康的做法实在是太蠢了!
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只可惜自己非得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之后才能真正地悟到如此简单的道理。
有句话,他说得很对:“任何人对一个家的最基本的责任就是照顾好自己,让自己健康地活着,然后,你才有办法去爱身边的人。”
话虽简单,但直击人心。
重获新生的李开复,不但变得更加重视健康,而且也学会了发自内心地去珍爱家人了。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
但于开复而言,更像是历一劫长一智——由于经常熬夜拼命工作,他患了癌症,又因为患了癌症,他才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定义生命里真正重要的东西......
在跟病魔斗争的17个月当中,他也没有闲着,只要身体没那么痛,只要精神状态稍微好一点,他就写书。这不,归来没多久就推出了新作《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讲述了自己治疗淋巴癌的心路历程。
此时的李开复不再认为人生最该做的事情是追求成功,而是觉得 “学会如何生活,活在当下,身体健康” 才是最重要的。
他说:“现在的我已经不会再熬夜了,也不再喝咖啡了,更不会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导致无法睡觉而不得不服安眠药……我每天都是早睡早起,并且强迫自己必须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我的朋友潘石屹曾说过——美国科学家通过对几万人进行多年的研究,最终发现,跑步的人比不跑步的人平均多活了7年!天啊,你想想看,多出的7年可以做很多事情了,可以享受很多美好的东西了。”
他还说:“我们住在台北的天母,附近有很多小区、小公园和登山步道,还有一个天母运动公园,加上这里空气很好,生活设施不错,所以,在台湾,活动范围若在天母之内,我们就尽量多走路。另外,医生也建议我在康复期间,多注意科学的营养调理和保持好的心态!”
听他这么一说,我真的发现:开复变了,彻底地跟以前不一样了,现在的他是真正地开始重视生活和健康了!
可见,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和价值的;我们虽然无法控制它的出现,但总能凭借它的存在而去了解些什么,领悟到一些什么;若能如此,人生也算是没有白过了。
岁月如流水,一下子又翻开了新的篇章,李开复患癌这事可能早已成为“过眼云烟”,慢慢地被时间冲淡了许多,以致于很多人都不知不觉地忘记了它。
然而,他说过的其中一句话,至今仍然刻在我的脑海里,那就是——“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 。
没错,如果我们平时老拿 “工作忙” 当借口而疏于锻炼身体、经常熬夜、不注意饮食和休息的话,说不定下一个 “历劫” 的人就是你。